欢迎进入广州木马映画官网,20年专注商业摄影第一线

木马映画_广州商业摄影公司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189-0300-7099

无锡寄畅园-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 景观摄影 作品分享

浏览量:656 类型:作品推文 发布时间:2025-03-08 21:35:59 分享:
无锡是个好地方,钱钟书故居、清名桥大运河、惠山古镇都让我流连,还住进了大运河边祝家花园改造的酒店。

无锡有三十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在江苏省内仅次于苏州和南京,而寄畅园是其中最早的第三批国保,位列江南四大园林之一,可见看园林不仅是苏州,还可以是无锡。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内,地处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游览时正值阴天,却增添了湿润的水墨韵味。




寄畅园,又名凤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皇帝多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寄畅园,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



乾隆帝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首次南巡,便指定寄畅园为巡幸之地,因喜其幽致,故携图以归,于北京清漪园万寿山东北麓仿建“惠山园”,即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寄畅园最早的主人秦金(1467年-1544年),字国声,号凤山,明代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历任河南提学副使,改右参政。击败起义军刘六部将赵鐩。明正德九年(1514年),巡抚湖广,镇压桂阳瑶寨。明嘉靖初年,以争“大礼”忤帝旨。明嘉靖六年(1527年),自陈归乡。后再起为南京兵部尚书。卒赠少保,谥端敏。



含贞斋是寄畅园第三代园主秦燿的书房,四周多植古松,秦燿曾有“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之吟;斋内悬联:“池含林采明于缬;山露苔华媚若细”




明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东林党人秦燿担任寄畅园园主后,万历十九年(1591年),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返无锡后,因朝政失意,心情郁闷,只得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借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名园林。



寄畅园总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园景以山水为主,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上所占的比重较少。其引惠山之泉为池,布局上以碧波微漾的一池碧水“锦汇漪”为中心,将园外景色借入园中,融入园景,十分幽静。

由于四周树木茂盛,布置得宜,山池塔影,山光水色,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四百年来,历经坎坷,景致初心,意境依然。





锦汇漪水池,位于寄畅园的中心,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寄畅园的景色,围绕着一泓锦汇漪池水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水之中。







清康熙初年,秦耀曾孙秦德藻请当时著名的造园名家精心布置,掇山理水,疏泉叠石。通过几代人的打造,寄畅园成为了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同一个景三个焦段拍摄大景、中景和局部,拍出不同感觉。



据说,康熙、乾隆一共十二次下江南,却十四次到访寄畅园,可见对寄畅园的酷爱。乾隆首次南巡时,在题惠山八景的原序文中写道:江南诸名墅唯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




 “锦汇漪”东岸观景长廊中部有一座水榭突出池中,三面临水处皆设美人靠,供游人倚坐观鱼赏景,园主题亭名为“知鱼槛”。“知鱼”这一典故出自《庄子·秋水》。春秋时期,庄子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座水榭名“先月榭”,水榭前有一座小小的月台,周边是半圈青石座凳。在此处观园中河塘夜色,必然常见月映水中之景。秦耀便为此水榭题诗:斜阳堕西岭,芳榭先得月。流连玩清景,忘言坐来夕

据说乾隆在颐和园惠山园中仿照此榭建了一屋,题名“引镜”,并题联:茭花晓映雕栏日,莲叶香涵玉沼波。 



可惜的是,清咸丰年间,寄畅园遭受兵火之灾,多数建筑付之一炬。




解放后的1952年,寄畅园的秦氏后裔慷慨地将这座历史悠久的园林献给了国家。
无锡市人民政府随即启动了保护性修复工程,不仅将原贞节祠巧妙地融入园中,还精心打造了“秉礼堂”这一小巧而精致的庭院。此外,还对九狮图石进行了重修,并重建了嘉树堂、梅亭、邻梵阁、凌虚阁、先月榭以及卧云堂等建筑,使得寄畅园得以重现其全盛时期的辉煌园林景观。





凌梵阁,位于凤谷行窝厅堂东侧,往东有一小亭,旁有百年巨樟,绿荫垂地,亭中一碑,镌刻清乾隆帝御笔题诗和作画“介如峰图”




亭前一池,呈长方形,水平如镜,池东立一湖石,倚墙而立,颇如婷婷美人,对镜理妆,妩媚有姿,故湖石名“美人石”,池名“镜池”。清乾隆帝第二次南巡见美人石后,改称“介如峰”。



每个园林背后都有一段沧海桑田的故事,寄畅园也有着一段从明代始建、清代由盛而衰,到新中国再度辉煌的沧桑往事。



摄影:丘劲锋@BeyondVision


#景观摄影 #景观拍摄 #景观设计 #老建筑摄影 #老建筑拍摄 #寄畅园 #凤谷行窝 #古典园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四大名园

热门标签: #景观摄影 #景观拍摄 #景观设计 #老建筑摄影 #老建筑拍摄 #寄畅园 #凤谷行窝 #古典园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四大名园建筑摄影作品分享翁家楼建筑摄影作品分享余荫山房岭南园林摄影作品集女士服饰广告摄影作品分享

联系我们
  • 联系人:丘劲锋
  • 咨询热线:189-0300-7099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紫荆道63号自编之一栋广州芳村景致国际酒店用品城E区409号商铺
只为少数重视品牌形象的优秀企业服务 | 电话 : 189-0300-7099
只为少数重视品牌形象的优秀企业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