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广州木马映画官网,20年专注商业摄影第一线

木马映画_广州商业摄影公司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189-0300-7099

湛江、台山的老教堂 | 宗教建筑摄影作品

浏览量:2553 类型:作品推文 发布时间:2022-12-26 11:25:42 分享:
即使在一个月前,任我怎么猜都猜不到2022会以这样的状态结束,虽然嗓子如吞刀片般疼,但是在圣诞节,想想还是应该强打精神用一组教堂的图片来应节。

今年国庆节和浙江的宗教学者侯老师一起去湛江、高州、台山等地探访了几个教堂。不多介绍,对基督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个公众号“寻访传教士的足迹”,这就是侯老师多年整理和编写的有关早期基督教天主教传入中国的故事。

其实基督教在你不知不觉间,已经在医疗、教育等多方面默默参与了每个人的生活,比如我读的中学,前身就是教会学校,很多医院的前身就是教会医院。而很多地区的兴旺发展,也和教会息息相关,比如我之前写的广州老东山,现在的繁华始于清末一座基督教堂的建立。



 湛江-维多尔天主教堂 

让我们从湛江这座罕见的哥特式教堂开始这次粤西的教堂之旅吧。可能因为国庆假期或者疫情,全部教堂都不开门,真的很遗憾!



湛江是粤西的地级市。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清政府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湛江辖下的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

一年后,一座雄伟的哥特式教堂---维多尔天主教堂奠基兴建,1991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哥特式教堂因为有成熟的力学结构,可以建得非常大,维多尔教堂在我看只能算是中小型的哥特式教堂,典型的拉丁十字式平面结构,中间主殿,两边侧廊,结构很简单,建筑并不高,因此不需要大型哥特式教堂那种庞大的飞扶壁支撑,而仅仅是两边有加厚的柱体已足够支撑了。



在现代高楼面前,本应宏伟的教堂却顿觉渺小,在如此重要的广州湾历史名胜区还兴建高层住宅与教堂比高,实在难以接受。



看教堂的老照片,教堂建筑很有历史的沧桑感和研究价值,现在刚翻新的教堂表面,竟然全部做了喷涂覆盖,把全国罕见的哥特式老教堂变成了世界之窗那样的仿古建筑,只怪我觉悟不够高,真不理解这种做法道理何在。



虽然教堂是拉丁十字平面结构,大门上的十字架却是希腊式十字架,见识浅薄,请有识之士赐教。

正面入口只有正中央一个,正上方有一个圆形的漂亮玫瑰花窗。



双尖塔高指云霄,建筑两旁还有几十个小尖塔,这不仅仅是装饰作用,每个小尖塔都连接着立柱,主殿柱体承受着通过拱肋传来的顶部重量和侧推力,再通过拱形结构作用到侧廊柱体,所以看到外立柱下方加厚,以承受更大的侧推力。





哥特式教堂用现代的话讲属于框架式结构,墙壁不承重,所以墙上通常会有大大的彩色玻璃窗,甚至会有宗教故事玻璃画,这是哥特式教堂的一大特色。



教堂旁边的圣母山。



 湛江霞山基督教福音堂 



霞山基督教福音堂原名“浸信会福音堂”,为美国基督教牧师时乐士于民国14-25年(1925-1936)所建,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副堂为幼稚园,总面积247平方米,高9米,堂内分礼拜堂,设浸礼池。



因为门口很多树木,又停着汽车,院门上面难看的不锈钢招牌又挡住主体建筑,所以在地面几乎没法拍摄到建筑全貌,即使航拍的角度都很有限。





 法国公使署和警察署 

霞山区去海滨路一带有许多法租界时期留下的西式建筑,主要包括维尔多天主教堂、福音堂、法国公署楼、警察署、法国汇理银行等,这些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体现了当时法国流行的建筑风格,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其中法国公署楼和警察署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者都是租界治外法权的标志,体现了晚清时期我国主权的丧失。



法国公使署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混凝土结构,门窗仿哥特式,建筑面积800平方米。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使署隔着马路就是警察署。



1899年,法国军队入侵湛江(即广州湾)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

中国成立后,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一直为公安系统办公楼。

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州基督教堂 



这个“高州基督教堂”怎么看都是一个奇特的存在,本来占地面积不大,偏偏门楼还建得这么高,门楼这么高你主体建筑就应该更高吧,结果还不是,主楼比门楼还矮一大截。



每个第一次来的人都会以为这大个子就是主角,但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实际上兢兢业业守在背后的那位矮个老人才是主角,也就是它身后那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洋楼。



高州基督教堂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毕加罗主持修建,主体建筑进深11.25米,面阔20.4米。地下建造有8个拱形承托水泥地板,墙体四周也用拱形结构作承托支架,楼体上下四周均有回廊环绕,中央为教堂大厅。上下大厅每个面积为1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多个信徒活动,是高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仍然是进不去,只好用无人机绕开围栏才能完整拍到主体建筑,但实际上建筑前面的空地实在很小,无人机也没法完整拍到正面。



这座老教堂保存得还是相当完好的,我也见过比它更朴实更乡土的基督教堂,基督教堂相比于天主教堂,似乎更接地气一些。



 台山台城天主堂 

台山是全国闻名的侨乡,基督教教堂之多在全国也少见,建国前竟达45间,遍布于侨乡城乡。





台城天主堂位于台城街道南塘社区桔园路44号。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华侨信徒出资兴建。坐东北向西南。建筑前方有围墙和门楼,总分布面积408.08平方米。门面正面刻有“天主堂”三字,顶部树立十字架。主建筑高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两面坡屋顶,建筑平面呈十字形。





 台山台城基督堂 

基督教台城礼拜堂为仿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891年。1922年由海内外教友捐款重建,占地面积329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原属长老会,曾称刚德堂。1959年台山教会大联合,台城地区的台城西门堂、公理堂、浸信会、循道会、安息日会、平岗堂、四九堂、五十堂等8间堂会合并,称为台城教会,称台城堂。



教堂所处位置是骑楼老街,商业旺地,巷子很狭窄,用15mm移轴退到对面骑楼里面了,才仅仅能拍到侧一点的整体建筑,正面只能无人机俯拍了,还要非常小心,很容易撞楼。





 端芬礼拜堂 

芝加哥的友爱浸礼会于1920年派梅光显牧师回台山端芬汀江圩传教,他建了教堂和正德小学。教堂建立伊始,名为“台山县端芬友爱堂”,后来改为“端芬礼拜堂”。



端芬的名气很大部分来自《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拍摄地就在这座教堂旁边的汀江圩,电影一放映,汀江圩就改名作“梅家大院”成为旅游热点。创建教堂的梅光显牧师的老家应该就在这里。



如今,这座教堂依然伫立在前往端芬梅家大院的路旁,毗邻汀江小学(原正德小学)的校舍,似乎已经荒废多年,旅游大热丝毫没有带旺这座教堂。



教堂看来曾经整修过,正面被贴上了白色马赛克,无法看到原来的建筑表面,非常遗憾。从侧面看,这座建筑整体上是青砖所建。







 海口礼拜堂 

在台山,有侨圩的地方都会有教堂,在海口埠,同样有基督教海口堂,又称之为海口礼拜堂。据资料记载,海口礼拜堂1923年由华侨教友捐建,至今仍在开放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海口埠,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与端芬河汇合处,是清代咸丰三年端芬附近的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十个姓氏家族联合筹建的圩市,初名“十户圩”。最早漂洋过海到各地谋生的端芬人,均从海口埠码头搭乘驳船到广海湾换乘大船出洋,端芬人习惯把河叫做海,故称此处“海口埠”。



海口埠见证了当地商贸的繁华与衰落,也见证了老一代华侨的出洋史。由于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交汇处,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当年,四面八方的船只运载着各种物资前来海口埠贸易,来自香港、澳门、广州等地的渡船也经常在此停泊。同时,许多台山人当年都是从此处登船,出广海湾去到香港、澳门,再去往南洋和北美。随着台山人出国不断增多,海口埠在最繁华时吸引了近千人居住,有金铺头、银号、杂货铺、洋货店、药材铺、茶楼、酒店等120多间商号。







 基督教合一堂 



在台山端芬镇上泽圩河南岸,一座外表白色的教堂在一片乌青的建筑中格外醒目,其采用了最传统的教堂建筑风格,在教堂的大门外面,张贴的通告显示,这座教堂至今仍在使用。



整座教堂共有三层,为传统的教堂布局,奠基石显示:“本堂建造于1921年,扩建于1930年,督建人陈文耀”。





另外有趣的是,从合一堂穿过河对岸,会见到这个比较大型的圩镇,赫然出现大大的疑似泰文店名,似乎是泰国华侨所建,再配上两边洋气十足的建筑,浑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地。




#宗教建筑摄影 #老建筑摄影 #人文摄影 #建筑摄影 #教堂摄影


热门标签: 宗教建筑摄影作品 建筑摄影广州教堂旧建筑摄影作品宗教建筑摄影作品办公写字楼建筑摄影作品中山大学建筑摄影作品

联系我们
  • 联系人:丘劲锋
  • 咨询热线:189-0300-7099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紫荆道63号自编之一栋广州芳村景致国际酒店用品城E区409号商铺
只为少数重视品牌形象的优秀企业服务 | 电话 : 189-0300-7099
只为少数重视品牌形象的优秀企业服务 关闭